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97篇
  免费   1367篇
  国内免费   2634篇
林业   2858篇
农学   2020篇
基础科学   2997篇
  917篇
综合类   24375篇
农作物   1115篇
水产渔业   4413篇
畜牧兽医   41951篇
园艺   2613篇
植物保护   1539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963篇
  2022年   992篇
  2021年   1149篇
  2020年   1260篇
  2019年   1948篇
  2018年   658篇
  2017年   1309篇
  2016年   1675篇
  2015年   2084篇
  2014年   4397篇
  2013年   4276篇
  2012年   6233篇
  2011年   6189篇
  2010年   5702篇
  2009年   6257篇
  2008年   6485篇
  2007年   5566篇
  2006年   4547篇
  2005年   4250篇
  2004年   3034篇
  2003年   2618篇
  2002年   1705篇
  2001年   1722篇
  2000年   1368篇
  1999年   984篇
  1998年   885篇
  1997年   775篇
  1996年   749篇
  1995年   715篇
  1994年   736篇
  1993年   678篇
  1992年   615篇
  1991年   545篇
  1990年   465篇
  1989年   490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10篇
  1957年   8篇
  1953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PRV GD株的gI和gE基因进行基因敲除,经蚀斑纯化结合PCR鉴定的方法获得gI和gE基因缺失毒株,命名为PRV GD-delgI/gE。试验测定了该基因缺失病毒在PK-15细胞中培养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与亲本毒株PRV GD株相比,PRV GD-delgI/gE在PK-15细胞中的繁殖能力有轻微降低,对小鼠的毒力明显降低,且该基因缺失病毒遗传稳定,可作为新型PRV疫苗的候选毒株,并为针对变异毒株的控制和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为确认西藏农区黄牛、奶牛、犏牛和牦牛犊牛死亡率比例较高的原因,经实地走访调查、对发病牛、死亡牛剖检、采样于实验室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使病原菌侵入并迅速繁殖,最终导致犊牛致死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西藏农区犊牛病死率为9.34%,其中以昌都犊牛死亡率为最高达10.10%、拉萨市8.50%的犊牛死亡率为最低;西藏农区虚弱犊牛、发病犊牛、濒死犊牛血液、组织样本大肠埃希菌平均阳性率为48.05%,沙门菌平均阳性率为31.54%;濒死犊牛的血清经ELISA、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口蹄疫、牛弓形体病等血清抗体水平均衡,均在98%以上。通过该调查研究,为防治西藏农区犊牛死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 HPLC 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 DNA 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 果表明,分离 C 和 5m-C 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 10∶90∶0.2(V/V),pH 3.0,DNA 的最佳水解 温度为 90 ℃。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 DNA 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 程中 DNA 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 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 织。推测 DNA 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5.
为确诊贵州省某养鸡场发生疑似安卡拉病毒感染的病例,实验基于安卡拉病毒Fiber1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对病料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和核酸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1)从病例的肝脏样本中扩增出大小约1 296 bp的Fiber1基因目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2)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扩增的Fiber1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株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感染病例中的安卡拉病毒流行株(命名为:GZ-LPS)与K31、MX-SHP9、ON1和河北、江苏等地的FAdV-4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其他血清型禽腺病毒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论:此次疫情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禽腺病毒Ⅰ群C种血清4型的安卡拉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6.
为获得目前引起传染性囊病的病毒对2017年5月山东青岛某蛋鸡养殖场疑似感染传染性囊病的病例进行了诊断和病毒分离。采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诊断该病;SPF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分离培养病毒,用RT-PCR和琼扩试验鉴定鸡胚分离病毒。结果在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该病毒能与传染性囊病阳性血清呈现白色沉淀线;在SPF鸡胚接毒后第3~4天出现鸡胚死亡现象,且胚体皮下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混浊等特征;RT-PCR反应中该抗原能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对30日龄SPF鸡攻毒试验中出现腔上囊肿大,黏膜面有点状出血等病变。结果表明,在实验室确诊了传染性囊病并在鸡胚中成功增殖了该病毒。  相似文献   
107.
选取五年生健壮费约果树为母株,采用L9(33)正交设计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三个品种费约果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处理的生根的影响呈显著性水平。影响费约果扦插枝条生根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影响插穗根数的因素主次顺序品种>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Gemini品种经1000 mg/L ABT浸泡两分钟,以腐叶土+珍珠岩为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0.00%,平均根长为8.85 cm,平均根数为10.22条/穗;Unique品种经1000 mg/L ABT浸泡两分钟,以腐叶土+蛭石为基质,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56.67%,平均根长为9.32 cm,平均根数为12.33条/穗;Coolidge品种生根率低,均≤20 %。  相似文献   
108.
 构建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森林草莓的酵母cDNA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SVBV P1蛋白互作的15种寄主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15种寄主因子参与茉莉酸途径、泛素化、光合作用、抗病抗逆、蛋白修饰、蛋白运输和氧化还原等多种生物过程。另外,这些寄主因子还具有其他分子功能,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活性和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P1与寄主因子的互作机理,为揭示SVBV侵染森林草莓以及SVBV在寄主中扩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ORFV NZ2毒株的CBP蛋白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对象,对CBP蛋白的理化特性、亲水性、跨膜区、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BP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179 89 kDa,理论等电点为4.68,半衰期为30 h,稳定系数为43.06,脂肪族指数为81.78,总平均亲水性为-0.383。CBP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不属于跨膜蛋白,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分别占38.11%、33.91%、5.94%和10.48%,三级结构形似倒立的哑铃,上下对称。筛选出了6个优势B细胞表位、3个CTL细胞表位,无Th细胞表位。CBP蛋白为亲水性膜外蛋白,细胞表位较少,在细胞膜外为ORFV逃避宿主免疫反应发挥作用。本研究为CBP蛋白的功能研究与ORFV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为筛选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以杜鹃红山茶叶片、叶柄、嫩茎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对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叶片、嫩茎,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分化率上优于其他外植体。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 2,4-D+0.5mg/L 6-BA,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 2,4-D+3.0mg/L6-BA+1.5mg/L IAA。该研究可为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